TOP
一季度电力供需衡,高新技术产业电量强劲增长 :: 安徽锦城餐饮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锦城厨具官网 :: 合肥酒店配套用品公司 安徽厨具生产制作厂 酒店大堂后堂用品 宾馆大厅用品用具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浏览文章

一季度电力供需衡,高新技术产业电量强劲增长

来源:网络转载 | 发布/修改时间:2025-04-28 | 栏目:新闻动态 | 点击:12
  “一季度,全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电力供应持续绿色低碳转型,电力消费稳中向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近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2025年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其中,一季度,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一季度用电量日均同比增长4.8%,消费品制造业一季度用电量日均同比增长1.7%,四大高载能行业一季度用电量日均同比增长2.2%。一季度,全国重点调查企业电力完成投资合计2278亿元,同比增长7.4%。
 
  报告预计,2025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左右。预计2025年新投产发电装机有望超过4.5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占比将超过60%。预计2025年二季度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迎峰度夏期间华东等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形势紧平衡。
 
  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动力强劲
 
  报告显示,一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3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其中,1-2月、3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3%和4.8%。
 
  “闰年因素以及气温偏暖是1-2月电力消费低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据中心副主任蒋德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上年闰年因素。2024年为闰年,2025年2月同比少一天,扣除闰年因素,2025年1-2月全社会用电量日均同比增长3.1%,一季度日均同比增长3.7%,略高于上年四季度增速(3.6%)。另一方面是气温偏暖因素。根据气象部门监测,今年一季度全国平均气温偏暖,尤其是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冬季居民用电比重相对较高的中部地区平均气温偏暖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整体增速偏低,但部分行业电力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制造业用电量日均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上年四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
 
  分大类看,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一季度用电量日均同比增长4.8%,其中,汽车制造业(10.4%)、通用设备制造业(7.8%)、专用设备制造业(6.3%)、仪表仪器制造业(6.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6.0%)用电量日均增速相对领先;专用设备制造业中的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日均同比增长11.3%,汽车制造业中的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用电量日均同比增长40.6%,通用设备制造业中的风能原动设备制造用电量日均同比增长46.4%。消费品制造业一季度用电量日均同比增长1.7%,其中,食品制造业(6.4%)、纺织业(3.6%)、纺织服装/服饰业(3.4%)用电量日均增速相对领先。四大高载能行业一季度用电量日均同比增长2.2%,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用电量日均同比分别增长5.3%、2.7%、1.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用电量日均同比下降2.7%,降幅比上年四季度收窄3.8个百分点。
 
  此外,一季度,全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日均同比增长13.7%,其中,在AI、大数据、云计算等快速发展带动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日均增长25.7%;批发和零售业用电量日均同比增长10.3%,其中,在电动汽车高速发展带动下,一季度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日均同比增长42.3%。
 
  “一季度,汽车制造业用电量规模相对较大的地区中,安徽、陕西、湖南、浙江、河南该行业用电量日均同比分别增长31.0%、20.0%、18.9%、16.9%和15.6%。”蒋德斌分析说,这些数据显示出这些地区汽车产业旺盛的生产需求。
 
  蒋德斌进一步分析说,通用设备制造业用电量规模相对较大的地区中,一季度,山西、重庆、安徽、浙江该行业用电量日均同比分别增长14.2%、13.4%、12.6%和11.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用电量规模相对较大的省份中,一季度,北京、山东、湖北、安徽该行业用电量日均同比分别增长29.8%、25.2%、20.1%和19.6%,此外,浙江、江西、四川、福建和上海该行业用电量日均增速均超过10%,广东日均同比增长9.2%。这些数据进一步印证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强劲发展动力。
 
  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一季度,全国重点调查企业电力完成投资合计2278亿元,同比增长7.4%。”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3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4.3亿千瓦,同比增长14.6%。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占比接近九成;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持续提升。”蒋德斌介绍,电源完成投资1322亿元,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比接近八成。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8572万千瓦,同比多投产1629万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90%。
 
  “国家大力推进荒漠化防治与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7433万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高达86.7%。”蒋德斌说。
 
  报告显示,一季度,气电、抽水蓄能发电装机分别新投产375万千瓦、140万千瓦,3月底气电、抽水蓄能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1.47亿千瓦、5987万千瓦,同比分别增长16.0%、13.9%;3月底新型储能(功率)超过7500万千瓦,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持续提升。截至3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4.3亿千瓦。
 
  分类型看,火电装机14.5亿千瓦,其中煤电12.0亿千瓦;水电4.4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5987万千瓦;核电6083万千瓦;并网风电5.35亿千瓦,同比增长17.2%,其中,陆上风电4.93亿千瓦、海上风电4273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9.46亿千瓦,同比增长43.4%。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14.8亿千瓦,超过火电装机规模。
 
  报告显示,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过20亿千瓦,全国所有省份的煤电装机占比均已降至50%以下,电力供应持续绿色低碳转型。全国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20.3亿千瓦,同比增长23.4%,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59.1%,比上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
 
  3月底,全国电力供应系列指数中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205.7,“十四五”以来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了105.7%,同比增长23.4%。
 
  “截至3月底,全国所有省份的煤电装机占比均已降至50%以下,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蒋德斌表示。
 
  报告显示,新能源发电量保持快速增长,全口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合计占总发电量比重超过两成。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4.7%;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9%、12.8%、9.3%和19.5%。一季度,全口径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口径总发电量比重为22.5%,比上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
 
  蒋德斌介绍,发电装机容量提升的同时,电网工程投资也快速增长。报告指出,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以及特高压等重大项目建设,拉动电网设备投资高速增长。一季度,电网工程共完成投资956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电网设备投资同比增长59.5%。
 
  二季度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宏观经济增长情况是影响电力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蒋德斌表示,2025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拉动电力消费需求平稳较快增长。按照2025年我国GDP预计增长5%左右,并结合近年来我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水平,以及不同预测方法对全社会用电量的预测结果,综合判断,预计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0.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左右(暂未考虑全球贸易环境恶化的影响);
 
  报告预测,全年统调最高用电负荷15.5亿千瓦左右(若2025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偏低于2024年,则最高用电负荷在15.2亿千瓦左右,若夏季气温再创历年新高,则最高用电负荷可能达到15.7亿千瓦左右)。
 
  电力供应方面,报告预计,2025年新投产发电装机有望超过4.5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占比将超过60%。预计2025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超过4.5亿千瓦,其中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超过3亿千瓦。202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有望超过38亿千瓦,同比增长14%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23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的比重将超过60%。水电4.5亿千瓦、并网风电6.4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11亿千瓦、核电65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4800万千瓦左右。火电15.5亿千瓦,其中煤电12.7亿千瓦左右,煤电所占总装机比重年底将降至三分之一左右。
 
  电力供需形势方面,报告预计,2025年二季度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迎峰度夏期间华东等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形势紧平衡。2025年,全国新增电源装机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常规电源预计有较大投产规模。综合考虑需求增长、电源投产、电煤和天然气供应情况,预计二季度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其中,西北电网区域电力供需平衡有余,华北、华东、华中、东北、西南、南方电网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迎峰度夏期间,华东、华中、西南、南方区域中的部分省级电网电力供需形势紧平衡;迎峰度冬期间,随着常规电源的进一步投产,电力供需形势有望继续改善。
下一篇:没有了